Q1. 請問您的個人收入?(單選題)
Q2. 您的家庭月收入?(單選題)
Q3. 你所在的年級(單選題)
Q4. 您的姓名:(填空題)
Q5. 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治宜(單選題)
旋覆代赭湯
理中丸
牡蠣澤瀉散
竹葉石膏湯
燒裩散
Q6. 《傷寒論》“厥”證的共有病機是(單選題)
心腎陽虛
痰飲內(nèi)阻
血虛寒凝
氣機郁滯
陰陽氣不相順接
Q7. 下列哪項不屬于厥陰提綱證內(nèi)容(單選題)
消渴
氣上撞心
心中疼熱
下之則悸而驚
下之利不止
Q8. 下列方證中,不屬于寒熱錯雜證的是(單選題)
黃連湯證
烏梅丸證
當(dāng)歸四逆湯證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證
麻黃升麻湯證
Q9. 病者脈微,四肢厥逆,全身皮膚冷,躁動不安,呈持續(xù)狀態(tài),可考慮為(單選題)
寒厥證
熱厥證
蛔厥證
臟厥證
水厥證
Q10. 對蛔厥證的診斷,下列應(yīng)排除的是(單選題)
四肢厥冷,而周身皮膚暖
四肢厥冷,周身皮膚亦冷
有吐蛔病史
病者時靜時煩
進食后常嘔吐心煩
Q11. 下列藥味配伍特點,與烏梅丸無關(guān)的是(單選題)
酸與甘合則滋陰
酸與苦合則泄熱
辛與甘合能溫陽
辛與苦合能通降
姜附相配,溫補腎陽
Q12. 烏梅丸的藥物組成不包括(單選題)
黃芩
黃連
細(xì)辛
桂枝
附子
Q13. 霍亂里和而表未解,表現(xiàn)為“吐利止而身疼痛不休者”,宜下列何湯“小和之”(單選題)
小柴胡湯
柴胡桂枝湯
桂枝湯
桂枝人參湯
小建中湯
Q14. 烏梅丸證的病機為(單選題)
胃熱脾寒,蛔蟲內(nèi)擾
上熱下寒,蛔蟲內(nèi)擾
肺熱脾寒,蛔蟲內(nèi)擾
胃熱腸寒,蛔蟲內(nèi)擾
血虛寒凝,蛔蟲內(nèi)擾
Q15.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所主治的證候是(單選題)
胃熱嘔吐
脾熱腸寒的下利
濕熱利
上熱下寒相格據(jù)的吐瀉
寒熱錯雜的痞證
Q16. 麻黃升麻湯證中見“手足厥逆”,其機理為(單選題)
陰寒內(nèi)盛,陽氣不達
水飲內(nèi)停,陽氣被遏
血虛寒凝,肢體失養(yǎng)
痰壅食積,胸陽被遏
上熱下寒,正虛陽郁
Q17. 麻黃升麻湯的治法為(單選題)
清上溫下,安蛔止痛
疏利氣機,調(diào)和肝脾
苦寒泄降,辛溫通陽
發(fā)越郁陽,清肺溫脾
養(yǎng)血通脈,溫經(jīng)散寒
Q18. “寒格”是指(單選題)
脾胃虛寒,不能進食
脾胃陽虛,下利不止
上熱與下寒相格拒
陰寒內(nèi)盛,格陽與上
肝寒犯胃,胃寒上逆
Q19. 下列諸脈證,不屬于麻黃升麻湯主證的是(單選題)
小便不利
手足厥逆
咽喉不利,唾膿血
寸脈沉而遲,尺脈不至
泄利不止
Q20. 大病差后,從腰以下有水氣者,治宜(單選題)
竹葉石膏湯證
枳實梔子豉湯證
牡蠣澤瀉散
理中丸
小柴胡湯證
Q21. 原文335條所云“厥應(yīng)下之”指的是(單選題)
厥證都應(yīng)攻下
熱厥應(yīng)用攻下
痰厥 宜用攻下
氣厥當(dāng)用攻下
蛔厥當(dāng)用下法
Q22. 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者,治宜選用(單選題)
麻黃升麻湯
白虎湯
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
梔子豉湯
Q23. 當(dāng)歸四逆湯的特征是“手足厥寒”,其機理是(單選題)
陰寒內(nèi)盛,陽虛不溫
氣郁于內(nèi),血行不暢
氣滯血瘀,血脈不暢
飲邪內(nèi)阻,陽虛被遏
血虛寒凝,氣血不暢
Q24. 炙甘草湯、當(dāng)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煎服的用酒特點是(單選題)
前者酒七升水八升,后者水酒各半
前者酒六升水七升,后者水七升酒六升
前者酒五升水五升,后者水六升酒五升
兩者均以少許酒調(diào)服
前者水酒各半,后者酒七升水八升
Q25. 桃花湯證與白頭翁湯證“便膿血”的主要區(qū)別是(單選題)
前者有腹痛,后者則無
前者無里急后重,后者則有
前者下利輕微,后者下利重
前者以脾虛為主,后者以肝實為主
前者沒有小便不利,后者則有
Q26. 下列哪一方證不用于治療下利(單選題)
桃花湯
白頭翁湯
葛根湯
烏梅丸
旋覆代赭湯
Q27. 吳茱萸湯證在《傷寒論》中凡三見,其病機同為(單選題)
中焦熱盛,胃氣上逆
水停中焦,寒飲上逆
寒邪犯胃,濁陰上逆
吐下傷脾,運化失職
痰食積滯,氣機不利
Q28. 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治宜選用(單選題)
黃連湯
葛根芩連湯
葛根湯
白頭翁湯
黃芩湯
Q29. 厥陰病提綱證中“氣上撞心,心中疼熱”的機理是(單選題)
厥陰之脈挾胃,木火循經(jīng)上擾
厥陰之脈挾胃,胃熱上擾
膽氣郁結(jié),三焦失樞,膽火上擾
膽氣郁結(jié),膽火偱經(jīng)上擾
肝膽氣郁
Q30. 以下熱厥的證候特點,應(yīng)除外(單選題)
厥者必發(fā)熱
前熱者后必厥
厥多熱少
厥深者熱亦深
厥微者熱亦微
Q31. 熱厥輕證可見的證候,以下除外(單選題)
發(fā)熱輕微
指頭寒
煩躁
口干舌燥
嘿嘿不欲飲食
Q32. 當(dāng)歸四逆湯的藥物組成是(單選題)
當(dāng)歸、干姜、附子、甘草、芍藥、桂枝、大棗
當(dāng)歸、干姜、附子、甘草、細(xì)辛、桂枝、大棗
當(dāng)歸、桂枝、芍藥、細(xì)辛、甘草、通草、大棗
當(dāng)歸、桂枝、芍藥、生姜、甘草、通草、大棗
當(dāng)歸、桂枝、附子、生姜、干姜、細(xì)辛、通草
Q33. 瓜蒂散證中“手足厥冷”的病機是(單選題)
痰食壅塞,胸陽被遏,陽氣不達四末
心腎陽虛,陰寒內(nèi)盛,陽氣不達四末
肝胃氣滯,陽氣內(nèi)郁,不達四末
血虛感寒,寒邪凝滯,氣血不通
正虛陽陷,陽氣內(nèi)郁,不達四末
Q34. 白頭翁湯的藥物組成是(單選題)
白頭翁、黃柏、黃芩、秦皮
白頭翁、黃柏、黃連、秦皮
白頭翁、黃芩、黃連、秦皮
白頭翁、黃柏、芍藥、秦皮
白頭翁、黃芩、甘草、秦皮
Q35. 霍亂的證候特點是(單選題)
發(fā)熱惡寒
突發(fā)嘔吐而利
頭痛身疼
腹?jié)M而吐
脈微細(xì)
Q36. 霍亂兼表證而以里虛寒證為急者,應(yīng)用何方主治(單選題)
四逆湯
理中湯
白通湯
四逆加人參湯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Q37. 服理中湯后應(yīng)注意的事項是(單選題)
腹中未熱,加量再服
服湯后,糜粥自養(yǎng)
服湯后如食頃,飲熱粥一升余,微自溫,勿發(fā)揭衣被
服后飲熱稀粥一升余,溫服一時許
白飲合服
Q38. 霍亂兼表證而見熱多欲飲水者,應(yīng)用何方主治(單選題)
四逆湯
理中湯
五苓散
四逆加人參湯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Q39. 霍亂陽亡陰竭,證見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當(dāng)用下列何方主之(單選題)
四逆湯
通脈四逆湯
白通湯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白通加豬膽汁湯
Q40. 第385條四逆加人參湯證,“利止,亡血也”之“亡血”是指(單選題)
亡失津液
亡失血液
亡失陽氣
亡失陽氣陰液
亡失元陽
Q41. 下列厥熱勝復(fù)現(xiàn)象,預(yù)后不良者為(單選題)
厥熱相等
熱多厥少
發(fā)熱六日,厥反九日
發(fā)熱四日,厥反三日
先厥而后發(fā)熱
Q42. 枳實梔子湯需用什么煮?。▎芜x題)
甘瀾水
清漿水
白飲
麻沸湯
潦水
Q43. 傷寒差已后,更發(fā)熱者,治宜(單選題)
小柴胡湯
柴胡桂枝湯
桂枝湯
桂枝人參湯
小建中湯
Q44. 厥陰病提綱證的病機為(單選題)
木火上炎,疏泄失常
腎陰受傷,肝木失養(yǎng)
厥熱勝復(fù),寒熱錯雜
肝失疏泄,上熱下寒
正傷邪陷,木火燔熾
Q45. 下列哪項不是竹葉石膏湯證的主要脈癥(單選題)
舌上干燥而煩
少氣
欲吐
虛弱消瘦
脈虛數(shù)
Q46. 蛔厥證所謂的“臟寒”實際是指(單選題)
肝臟虛寒
肺臟虛寒
腎臟虛寒
腸中虛寒
脾胃虛寒
Q47.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治宜(單選題)
竹葉石膏湯證
枳實梔子豉湯證
牡蠣澤瀉散
理中丸
小柴胡湯證
Q48. 患者頭暈,頭頂脹痛,伴有嘔吐涎沫,每次發(fā)作均須臥床休息,短則二三天,長則一周,始能恢復(fù),伴食欲不振,失眠,舌凈,脈弦細(xì)。治宜選用(單選題)
茯苓甘草湯
四逆湯
小半夏湯
吳茱萸湯
茯苓四逆湯
Q49. 患者素體虛弱,突發(fā)吐利交作,大汗出,四肢厥逆,干嘔心煩,小便清長,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沉微。治宜選用(單選題)
吳茱萸湯
四逆湯
白虎湯
四逆散
瓜蒂散
Q50. 患者女,平素怕冷,肢體尤甚,易感冒。近日感寒而出現(xiàn)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細(xì)。治宜選用(單選題)
當(dāng)歸四逆湯
當(dāng)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四逆湯
白虎湯
四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