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你現(xiàn)在所在的年級?(單選題)
Q2. 婚姻狀況?(單選題)
Q3. 您的性別?(單選題)
Q4. 為了更好實施提升工程2.0,我們擬定一份問卷,目的是全面了解學校信息化教學情況。請您根據(jù)學校的情況如實填寫下面的問卷。問卷需要學校認真討論后填寫。每所學校只填寫一份問卷。 您所在的縣區(qū) [填空題] *(填空題)
Q5. 您所在學校名稱 *(填空題)
Q6. 1.您學校所在的區(qū)域是 *(單選題)
○A.城市
○B(yǎng).城鎮(zhèn)
○C.鄉(xiāng)鎮(zhèn)
○D.鄉(xiāng)村
Q7. 1.學校上網(wǎng)帶寬? *(單選題)
○A.超過100M
○B(yǎng).100M
○C.50M
○D.10M
○E.沒有通網(wǎng)
Q8. 2.學校配備多媒體教室數(shù)量 *(單選題)
○A.超過2個
○B(yǎng).2
○C.1
○D.0
Q9. 3.學校教師人均配備辦公電腦數(shù)量 *(單選題)
○A.1
○B(yǎng).0.5
○C.小于0.5
Q10. 4.學校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的班級比例 *(單選題)
○A.100%
○B(yǎng).50%以上
○C.小于50%
Q11. 2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挑戰(zhàn)與機遇為(限填寫2項) *(多選題)
A.教師隊伍年齡偏大,比較難以接受新鮮的事物,但教師教學經(jīng)驗豐富
B.學校信息化環(huán)境比較薄弱,可以嘗試從改善課堂教學的理念加以引導
C.學校生源整體質量較低,可以嘗試應用信息技術的方式作為突破
D.學校沒有特色,可以嘗試新型的教學方式,塑造學校的教學特色
E.其他
Q12. 6.配備平板等學生學習終端配備的教室有 *(單選題)
○A.2個以上
○B(yǎng).2
○C.1
○D.0
Q13. 7.裝配VR設備的教室 *(單選題)
○A.2個以上
○B(yǎng).2
○C.1
○D.0
Q14. 9.學校創(chuàng)客實驗室的數(shù)量 *(單選題)
○A.2個以上
○B(yǎng).2
○C.1
○D.0
Q15. 10.學校辦公管理平臺 *(單選題)
○A.有
○B(yǎng).如有或準備配置,請寫下平臺的名字
○C.無
Q16. 1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優(yōu)勢與機會為(限填寫2項) *(多選題)
A.學校的信息技術基礎環(huán)境條件比較好
B.教師隊伍比較年輕,樂于接受新鮮事物
C.教師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基礎
D.學校已經(jīng)開始嘗試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E.其他
Q17. 12.學校研訓平臺 *(單選題)
○A.有
○B(yǎng).如有或準備配置,請寫下平臺的名字
○C.無
Q18. 13.學校資源平臺 *(單選題)
○A.有
○B(yǎng).如有或準備配置,請寫下平臺的名字
○C.無
Q19. 14.學校信息化閱卷平臺 *(單選題)
○A.有
○B(yǎng).如有或準備配置,請寫下平臺的名字
○C.無
Q20. 2.學校數(shù)學、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學科教師中35周歲以下教師所占的比例 *(單選題)
○A.50%以上
○B(yǎng).30%以上
○C.30%以下
Q21. 3.學校教師隊伍學歷結構中,達到本科學歷的教師所占的比例 *(單選題)
○A.50%以上
○B(yǎng).30%以上
○C.30%以下
Q22. 1.您認為學校教師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限選三項) *(多選題)
A.獲取與整合信息的能力欠缺
B.憑經(jīng)驗開展教學與教研活動,缺乏證據(jù)意識
C.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能力欠缺
D.數(shù)據(jù)分析、解釋能力欠缺
E.探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能力欠缺
F.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能力欠缺
G.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
Q23. 2.您認為當前學校應該(限選三項) *(多選題)
A.做好常態(tài)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B.嘗試探索新型教學方式
C.應開展基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
D.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E.做好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
F.將學校辦出特色
Q24. 3.您認同下面的哪些觀點(限選三項) *(多選題)
A.學生自己帶設備進入課堂應該被允許,便于學生利用網(wǎng)絡查找學習資源
B.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個過程,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應該涉及到課前、課中和課后
C.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應該遵循適當、適度和適時的原則
D.一次考試不能反映出學生學習的真實結果,應該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E.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應該是學生在討論、合作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F.教師應該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便于學生理解概念
G.信息時代,教師與學生之間資源占有量的差距正在縮小,應該培養(yǎng)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Q25. 1在未來一年的研修中,在信息化資源建設方面,計劃采取的措施是(限填寫2項) *(多選題)
A.初步建立校本教學資源庫
B.完善已有的校本教學資源庫
C.用好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區(qū)域教育資源平臺
D.其他
Q26. 3在未來一年的研修中,在信息化教學管理方面,學校擬采取的措施是(限填寫2項) *(多選題)
A.完善已有的校園網(wǎng)建設,提高管理的質量和水平
B.開展“智慧校園”建設,使管理信息化
C.出臺促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
D.對已有的備課制度、上課制度、聽評課制度等進修修訂,使之符合信息化教學要求
E.其他
Q27. 4在未來一年的研修中,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學校擬采取的措施是(限填寫2項) *(多選題)
A.提高教師人均電腦的比例
B.提高學校網(wǎng)絡帶寬
C.加大WIFI覆蓋范圍
D.完善已有的班級信息化教學設施
E.其他
Q28. 5在未來一年的研修中,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方面,學校擬采取的措施是(限填寫2項) *(多選題)
A.嘗試開展跨學科教學,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B.嘗試開展翻轉教學,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
C.不斷改進探究教學的設計,提高探究在教學中的比例
D.改善信息化演示課件的質量,增強課件的可讀性
E.加強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F.嘗試開展智慧教學,變革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
G.嘗試開展創(chuàng)客、STEAM教學等新型教學形式
H.其他
Q29. 6 在未來一年的培訓中,您的學校主要想在哪些方面進行嘗試(限填寫2項) *(多選題)
A.翻轉課堂
B.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
C.開展評價改革,嘗試探索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基于過程的評價
D.開展跨學科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E.加大探究教學的探索,提高探究活動的質量
F.其他
Q30. 7 您的學校已經(jīng)開展了哪些嘗試,而且這些嘗試在信息技術2.0培訓中繼續(xù)延續(xù)(限填寫2項) *(多選題)
A.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并且已經(jīng)形成了制度
B.開展了基于數(shù)據(jù)的學習評估
C.開展了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
D.嘗試開展了跨學科教學
E.嘗試開展了智慧教學
F.其他
Q31. 8在信息技術2.0培訓中,擬新增加的項目主要有(限填寫2項) *(多選題)
A.開展基于數(shù)據(jù)的學習評估
B.開展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
C.開展跨學科教學
D.開展智慧教學
E.其他
Q32. 9 學校擬開展信息技術培訓的總學時為(單選) *(單選題)
○A.50
○B(yǎng).40
○C.30
○D.20
○E.其他
Q33. 10 學校擬組織開展聽評課活動次數(shù)(每學科)(單選) *(單選題)
○A.50
○B(yǎng).40
○C.30
○D.20
○E.其他
Q34. 11 請列出學校開展的基于信息技術支持的校本研修主題 *(填空題)
Q35. 12 為了提高校本研修活動的質量,學校準備提出哪些要求? *(填空題)
Q36. 13 為了保障信息技術2.0的校本研修效果,學校準備出臺或者修改哪些規(guī)章制度?修改或者新增的相關內容。 *(填空題)
Q37. 11.學校教學平臺 *(單選題)
○A.有
○B(yǎng).如有或準備配置,請寫下平臺的名字
○C.無
Q38. 5.學校無線WIFI覆蓋 *(單選題)
○A.有
○B(yǎng).無
○C.準備配置
Q39. 3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優(yōu)勢與風險為(限填寫2項) *(多選題)
A.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水平較低,教師會有抵觸情緒
B.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家長會不認可
C.新型教學模式?jīng)]有成熟的經(jīng)驗可以借鑒,在探索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困難
D.信息技術應用可能與現(xiàn)有的教學制度等存在矛盾之處
E.信息技術應用可能與現(xiàn)有的教學環(huán)境不匹配
F.其他
Q40. 4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威脅為(限填寫2項) *(多選題)
A.教師不配合,可能會使信息技術的應用停滯
B.學校信息化環(huán)境制約了教師的應用熱情
C.學校制度建設滯后,使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流于形式
D.教師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學習信息技術
E.學校信息化教學規(guī)劃粗糙,校本研修沒有主題
F.缺乏督導檢查與評估,規(guī)劃沒有落實到位
G.其他
Q41. 1請描繪經(jīng)過三年的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在您的心目中,您的學校會變化成為什么樣子的? *(填空題)
Q42. 您所在學校的教師總數(shù)為 *(填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