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您的婚姻狀況?(單選題)
Q2. 您的家庭居住地是?(單選題)
Q3. 您的職業(yè)(單選題)
Q4. 所屬居委會:(填空題)
Q5. 以下哪些是普查員在摸底階段要做的工作?()(多選題)
A.編制戶主姓名底冊
B.記錄死亡未銷戶口人口
C.繪制普查小區(qū)圖
D.登記普查長表
E.發(fā)放《致住戶的一封信》
F.對未完成自主填報的住戶入戶進行補登
G.排摸普查登記人口信息
Q6. 關于摸底工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多選題)
A.戶主姓名底冊應列出普查小區(qū)內的所有建筑物、住房單元
B.普查員直接使用空白紙繪制普查小區(qū)圖
C.摸底工作開展期間,普查對象可以進行自主填報
D.普查員多次上門、確認無人居住的房屋可以標注為“空戶”
Q7. 建筑物清單核實需要哪些信息()(多選題)
A.建筑物名稱
B.建筑物地址
C.建筑物編號
D.建筑物用途
Q8. 入籍外國人可能涉及填寫哪些()(多選題)
A.境外人員表
B.死亡表
C.長表
D.短表
Q9. 可以進行自主填報的戶類型:()(單選題)
A.普通戶
B.混合戶
C.全戶外出戶
D.全戶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
Q10. 普查員發(fā)現(xiàn)住戶自主填報的信息和摸底時填報的信息不同,應如何處理?下面說法正確的是()(多選題)
A.普查員通過電話或上門等方式聯(lián)系住戶,和他/她確認自主填報的信息是否正確
B.如住戶確認正確,不需要做修改
C.如果住戶確認填報有誤,普查員可直接通過微信小程序進行修改
D.如住戶確認填報有誤,請住戶在自主填報程序上修改,如果過了自主填報時間段(11月5日之后),需上門在普查員電子設備上進行修改
Q11. 普通住戶切換至混合戶以下說法錯誤的是()(多選題)
A.清除短表的戶信息
B.添加港澳臺和外籍人員表的人信息
C.清除短表的人信息
D.添加港澳臺和外籍人員表的戶信息
Q12. 一個指導員最多分配 個普查小區(qū);一個普查員最多分配 個普查小區(qū);每個普查小區(qū)最多分配 人(包括指導員)()(單選題)
A.5,10,5
B.10,5,1
C.10,5,5
D.1,5,1
Q13. 女主人林語,中國籍,現(xiàn)已懷孕,預產期為2020年11月9日;丈夫,樸敏哲,韓國籍 ;此外,婆婆,韓國籍,在2019年12月12日因病去世;夫婦及婆婆一直住在本戶,請問入庫登記時需要幾個人:()(單選題)
A.1人登記短表、1人登記境外表
B.2人登記短表、1人登記境外表,1人登記死亡表
C.1人登記短表、2人登記境外表,1人登記死亡表
D.1人登記短表、2人登記境外表
Q14. 房東戶口2人在此戶,林木是二房東,她將房屋改裝成民宿,接待外來旅游者,登記日入戶時,發(fā)現(xiàn)住在這兒的有北京來旅游的芳芳,另外大學畢業(yè)生林立暫住在此,準備找工作。入戶登記時短表需要登記幾個人:()(單選題)
A.1人
B.5人
C.3人
D.2人
Q15. 某小區(qū)303室合租了兩戶人家,一戶為夫妻二人,住在16平方米的臥室里,另一戶為單身一人,居住在12平方米的小房間內。303室整體結構為二室一廳,建筑面積共80平方米。請問兩戶短標指標H1與H6分別如何填寫?()(單選題)
A.夫妻二人H1填1,H6填16平方米,單身一人H1填2,H6填12平方米
B.夫妻二人H1填1,H6填42平方米,單身一人H1填1,H6填38平方米
C.夫妻二人H1填1,H6填42平方米,單身一人H1填2,H6填38平方米
D.夫妻二人H1填1,H6填16平方米,單身一人H1填1,H6填12平方米
Q16. 王某與妻子為改善居住條件購入101室、102室兩套住房,并將兩套房改建為一套,兩人戶口在101室。其中101室為一室一廳,建筑面積為40平米,102室為兩室一廳,建筑面積為70平米。該情況應該如何登記,相關指標該如何填寫?()(單選題)
A.王某與妻子登記在101室,102室做空戶處理,H6填40平米,H7填1
B.王某與妻子分兩戶填報,其中,101室戶指標H6填40平米,H7填1;102室戶指標H6填70平米,H7填2
C.王某與妻子登記在101室,102室做空戶處理,H6填110平米,H7填3
D.王某與妻子登記在102室,101室做空戶處理,H6填70平米,H7填2
Q17. 趙某家中有夫妻二人以及一個孩子,孩子正讀小學,平時都住校,普查員在填報這個孩子的相關信息時可填報為(D7為普查時點居住地,D8為戶口登記地)()(多選題)
A.D7=1,D8=1
B.D7=1,D8≠1
C.D7≠1,D8=1
D.D7≠1,D8≠1
Q18. 小江為本戶戶籍人口,他自2017年3月開始一直在外打工,之后2019年春節(jié)期間回家呆了一個月,2020年春節(jié)前回家,后因疫情管控一直在家,7月又外出打工。根據(jù)以上信息,此人的D9項目應填為()(單選題)
A.選項“2. 不滿半年”
B.選項“4. 一年以上,不滿二年”
C.選項“5. 二年以上,不滿三年”
D.選項“6. 三年以上,不滿四年”
Q19. 普查員上門登記時,申報人為李女士,戶主為其先生張先生,夫妻二人與李女士的婆婆王某、兒子和媳婦居住在一起。在短表登記中,人表中“與戶主關系”填報順序依次為()(單選題)
A.李女士、張先生、兒子、兒媳婦、王某
B.張先生、李女士、兒子、王某、兒媳婦
C.張先生、兒子、李女士、王某、兒媳婦
D.兒子、張先生、李女士、王某、兒媳婦
Q20. 由普查員手動選擇的戶狀態(tài)有()(多選題)
A.空戶
B.全戶外出
C.全戶死亡
D.混合戶
E.普通住戶
Q21. 以下哪些操作離線狀態(tài)下小程序無法進行()(多選題)
A.切換戶狀態(tài)
B.生成自主填報碼
C.新增建筑物
D.查看建筑物地圖
E.住戶底冊審核
F.身份證OCR識別功能
Q22. 以下哪些類型可以選擇自主填報()(多選題)
A.非港澳臺外籍家庭戶
B.非港澳臺外籍集體戶
C.混合戶
D.空戶
E.全戶死亡
F.以上都可以
Q23. 住戶用非綁定手機號登錄小程序自主填報必須知道哪些資料()(多選題)
A.初始密碼、自主填報碼、公用二維碼或專屬二維碼
B.綁定手機號、自主填報碼、公用二維碼或專屬二維碼
C.初始密碼、自己手機號、自主填報碼
D.綁定手機號、初始密碼、自主填報碼
Q24. 11月5日前,住戶自主填報變更為普查員入戶登記或者普查員入戶登記變更為住戶自主填報,總共可以變更幾次?()(單選題)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無數(shù)次
Q25. 某居民樓202室租賃給3個人居住,其中甲和乙為一對夫妻,住在較大一間臥室,丙為單獨一人住小間房內。普查員應該將3個人分作兩戶家庭戶來進行登記。(單選題)
對
錯
Q26. 普查員多次上門、確認無人居住的房屋可以標注為“空戶”。(單選題)
對
錯
Q27. 摸底期間可以進行自主填報。(單選題)
對
錯
Q28. 港澳臺和外籍人員在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期間發(fā)生死亡的,還需要登記死亡人口表。(單選題)
對
錯
Q29. 人口普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普查對象身份的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外提供、泄露,但可以作為對人口普查對象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jù)。(單選題)
對
錯
Q30. 來華留學生只需在學校作為集體戶進行登記,其在校外的住房所在地無需再次登記。(單選題)
對
錯
Q31. 張**戶口在仙霞街道某普查小區(qū)并常住于此,后因精神分裂癥已于長寧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住院20年,于2020年10月31日死亡,因此張**應該在新涇鎮(zhèn)進行登記。(×.小李為全日制大學本科在讀學生,還未畢業(yè)。小李在填寫D11受教育程度時應該填寫高中(單選題)
對
錯
Q32. 自主填報預填截止日期是2020年10月25日(單選題)
對
錯
Q33. 當普查員或普查指導員被分配到多個普查小區(qū)時,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應當首先確認是否為當前工作小區(qū)(采集程序端)。(單選題)
對
錯
Q34. 摸底階段(10月11日-10月31日),自主填報已上報成功后,底冊如有錯誤,可以返回摸底取消上報,自主填報二維碼失效,認證的手機號自動解綁。(單選題)
對
錯
Q35. 摸底結束后(11月1日零時以后),摸底數(shù)據(jù)凍結,此時無法對摸底數(shù)據(jù)進行取消上報、修改、刪除;若在登記階段發(fā)現(xiàn)有新增的戶,可以在摸底模塊進行新增。(單選題)
對
錯
Q36. 普查指導員比普查員多出兩個功能模塊:①普查進度查看;②長表登記(單選題)
對
錯
Q37. 采集程序摸底調查模塊,普查員只能看到自己錄入的數(shù)據(jù)。(單選題)
對
錯
Q38. 自主填報和上門登記可相互切換。(單選題)
對
錯
Q39. 離線狀態(tài)下,在企業(yè)微信清除緩存,不會導致小程序未上傳的數(shù)據(jù)全部清除。(單選題)
對
錯
Q40. 當沒有網絡連接的情況下,小程序會先將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保存在本地,此時主頁下方的“當前已操作但未上傳數(shù)據(jù)量”數(shù)量將大于“0”,當小程序重新連網時,數(shù)據(jù)將自動上傳到服務器上,此時請務必在主頁停留一會兒,以保證數(shù)據(jù)被完整上傳,全部上傳后,數(shù)量為0。(單選題)
對
錯
Q41. 自主填報了數(shù)據(jù)之后,不能切換登記方式。(單選題)
對
錯
Q42. 住戶中有一人授權手機號碼填寫信息之后,別的家庭成員不能自主申報信息(單選題)
對
錯
Q43. 單選題(單選題)
選項1
選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