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您的年齡?(單選題)
Q2. 您的月收入大概是?(單選題)
Q3. 您所在的年級是?(單選題)
Q4. 由側線和側線組成的交叉線岔,距( )較近的接觸線位于下方。(單選題)
A、定位點
B、定位柱
C、電連接
D、中心錨節(jié)
Q5. 線岔的編號應以其所在的( )編號命名。(單選題)
A、道岔
B、支柱
C、區(qū)間
D、線路
Q6. 任何情況下線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 )mm。(單選題)
A、300
B、350
C、400
D、450
Q7. 兩接觸線交叉點位置的標準值:橫向距兩線路任一線路中心不大于( )mm,縱向距道岔定位大于2.5m。(單選題)
A、300
B、350
C、400
D、450
Q8. 兩接觸線交叉點位置的標準狀態(tài):交叉點位于道岔導曲線兩內(nèi)軌距( )范圍的橫向中間位置。(單選題)
A、730~1050
B、735~1050
C、630~1085
D、635~1085
Q9. 兩接觸線高差的標準值:當兩支接觸線均為工作支時,兩線相距500mm處,正線線岔的側線接觸線比正線接觸線高( )mm,側線線岔兩接觸線等高。(單選題)
A、10
B、20
C、10~20
D、30
Q10. 兩接觸線高差的標準狀態(tài):兩支接觸線均為工作支時,兩線相距500mm處,正線線岔的側線接觸線比正線接觸線高( )mm,側線線岔兩接觸線等高。(單選題)
A、10
B、15~20
C、15~30
D、30
Q11. 限制管長度符合設計要求,安裝牢固,并使兩接觸線有一定的( ),保證接觸線自由伸縮。(單選題)
A、空間
B、活動間隙
C、距離
D、活動余量
Q12. 線岔兩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線路中心( )mm的范圍內(nèi),不得安裝任何線夾。(單選題)
A、630~1050
B、600~1050
C、630~1085
D、600~1085
Q13. 交叉吊弦應安裝在正線接觸線距側線線路中心線、側線接觸線距正線線路中心線水平投影( )mm的范圍內(nèi)。(單選題)
A、550~600
B、550~650
C、500~650
D、500~700
Q14. 兩接觸線交叉點位置的限界値:交叉點位于道岔導曲線兩內(nèi)軌距( )mm范圍的橫向中間位置。允許偏差( )mm。(單選題)
A、630~1085、±50
B、600~1085、50
C、630~1085、50
D、600~1050、±50
Q15. 道岔定位器支座、軟橫跨定位立柱不得侵入本線及鄰線(? ?)。(單選題)
A、受電弓動態(tài)包絡線
B、限界
C、建筑限界
D、行車限界
Q16. 道岔開口方向、道岔定位后的第一個懸掛點設在線間距大于等于( )mm處,并應保證兩線接觸懸掛的任一接觸線分別與相鄰線路中心的距離不小于1220mm。(單選題)
A、1220
B、1230
C、1250
D、1300
Q17. 兩支承力索交叉處,垂直間距不應小于( )mm。(單選題)
A、30
B、40
C、50
D、60
Q18. 線岔的靜態(tài)檢測周期是( )個月(單選題)
A、6個月
B、5個月
C、4個月
D、3個月
Q19. 兩接觸線高差的標準值:當一支為非工作支時,距線路中心800mm處,非工作支接觸線比工作支接觸線抬高( )mm,并向下錨方向均勻抬升。(單選題)
A、80
B、70
C、60
D、50
Q20. 兩接觸線高差的標準狀態(tài):當一支為非工作支時,距線路中心800mm處,非工作支接觸線比工作支接觸線抬高(? ?)mm,并向下錨方向均勻抬升。(單選題)
A、60~90
B、70~90
C、80~90
D、90~100
Q21. 兩接觸線高差的限界値:當一支為非工作支時,距線路中心800mm處,非工作支接觸線比工作支接觸線抬高(? ? )mm,并向下錨方向均勻抬升。(單選題)
A、50~100
B、60~100
C、70~100
D、80~100
Q22. 交叉吊弦的安裝順序應保證在受電弓從道岔開口方向進入時,先經(jīng)過( )與正線接觸線間的吊弦。(單選題)
A、側線承力索
B、側線
C、承力索
D、正線
Q23. 線岔電連接狀態(tài)應(? ?)。(單選題)
A、無散股、斷股及燒損
B、無散股
C、斷股及燒損
D、位置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