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請問您的年齡是?(單選題)
Q2. 您月收入是多少?(單選題)
Q3. 您家庭每個月的經(jīng)濟收入在會出現(xiàn)透支嗎?(單選題)
Q4. 基本信息:(多項填空題)
姓名:
部門:
Q5. [單選]PHC管樁混凝土最低強度等級為( )(單選題)
A. C60
B. C70
C. C80
D. C90
Q6. [多選]靜壓沉樁選擇壓樁機的參數(shù)應包括(多選題)
A.壓樁機型號、樁機質量(不含配重)、最大壓樁力
B.壓樁機的最小邊樁距及最大壓樁力
C.壓樁機的外型尺寸及拖運尺寸
D.長、短船型履靴的接地壓強
E.夾持機構的型式
Q7. [單選]PHC、PRC、PC管樁鋼筋最小保護層厚度( )(單選題)
A. 20mm
B. 25mm
C. 30mm
D. 35mm
Q8. [單選]直徑為7.1mm的預應力混凝土用鋼棒公稱截面面積為( )mm2(單選題)
A. 40
B. 50
C. 60
D. 70
Q9. [單選]直徑為7.1mm的預應力混凝土用鋼棒理論重量( )kg/m(單選題)
A. 0.214
B. 0.314
C. 0.414
D. 0.514
Q10. [單選]直徑為9.0mm的預應力混凝土用鋼棒公稱截面面積為( )mm2(單選題)
A. 64
B. 68
C. 74
D. 78
Q11. [單選]直徑為9.0mm的預應力混凝土用鋼棒理論重量( )kg/m(單選題)
A. 0.501
B. 0.502
C. 0.402
D. 0.401
Q12. [單選]直徑為10.7mm的預應力混凝土用鋼棒公稱截面面積為( )mm2(單選題)
A. 90
B. 94
C. 96
D. 98
Q13. [單選]直徑為10.7mm的預應力混凝土用鋼棒理論重量( )kg/m(單選題)
A. 0.702
B. 0.707
C. 0.705
D. 0.807
Q14. [單選]直徑為12.6mm的預應力混凝土用鋼棒理論重量( )kg/m(單選題)
A. 0.980
B. 0.981
C. 0.982
D. 0.983
Q15. [單選]應選擇( )作為樁端持力層(單選題)
A. 粘土層
B. 硬土層
C.隔離層
Q16. [單選]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管樁基礎,應在施工前采用單樁靜載荷試驗確定,在同一條件下的試樁數(shù)量不應少于( )根。(單選題)
A. 2
B. 3
C. 4
D. 5
Q17. [單選]預應力鋼棒應沿其分布圓周均勻配置,用于樁基工程的管樁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 )%(單選題)
A. 0.1
B. 0.3
C. 0.4
D. 0.7
Q18. [單選]預應力鋼棒應沿其分布圓周均勻配置,用于樁基工程的管樁最小配筋條數(shù)為( )根(單選題)
A. 2
B. 4
C. 6
D. 8
Q19. [單選]PC管樁混凝土最低強度等級為( )(單選題)
A. C60
B. C70
C. C80
D. C90
Q20. [單選]當混合配筋管樁的非預應力鋼筋與預應力鋼棒數(shù)量小于1:1時,非預應力鋼筋直徑不應小于( )mm且不應小于預應力鋼棒的直徑(單選題)
A. 5
B. 10
C. 15
D. 20
Q21. [單選]管樁兩端螺旋筋加密區(qū)長度不得小于( )mm(單選題)
A. 1000
B. 1500
C. 2000
D. 2500
Q22. [單選]管樁兩端螺旋筋加密區(qū)螺旋筋的螺距為( )mm(單選題)
A. 45
B. 50
C. 55
D. 60
Q23. [單選]管樁外徑500~600,管樁型號A,AB,B,C螺旋筋直徑要求為( )mm(單選題)
A. 4
B. 5
C. 6
D. 7
E. 8
Q24. [單選]管樁外徑700、800,管樁型號A,AB,B,C螺旋筋直徑要求為( )mm(單選題)
A. 4
B. 5
C. 6
D. 7
E. 8
Q25. [單選]預應力鋼棒放張時,管樁用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不得低于( )MPa(單選題)
A. 30
B. 35
C. 40
D. 45
Q26. [單選]樁基工程用管樁的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 )mm(單選題)
A. 30
B. 35
C. 40
D. 45
Q27. [單選]地基處理和臨時性設施基礎用管樁的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 )mm(單選題)
A. 20
B. 25
C. 40
D. 45
Q28. [單選]對于承壓樁,填芯混凝土深度不應小于3倍樁徑且不應小于( )m(單選題)
A. 1
B. 1.2
C. 1.5
D. 1.8
Q29. [單選]對于抗拔樁,填芯混凝土深度經(jīng)公式核算后確定,且不得小于( )m(單選題)
A. 2
B. 3
C. 4
D. 5
Q30. [多選]單樁注漿量的設計應根據(jù)(多選題)
A.樁徑
B.樁長
C.樁端樁側土層性質
D.單樁承載力增幅及是否復式注漿
Q31. [單選]填芯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比承臺和承臺梁提高一個等級,且不應低于( )(單選題)
A. C30
B. C40
C. C50
D. C60
Q32. [多選]管樁支護不宜用于下列工程()。(單選題)
A. 深厚淤泥等軟土基坑工程
B. 開挖深度大于10m的膨脹性土或填土基坑工程
C. 開挖深度大于20m的膨脹性土或填土基坑工程
D. 支護結構繞曲變形計算結果大于30mm的基坑工程
Q33. [多選]對于管樁支護設計選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單選題)
A. 雙排樁支護適用于基坑深度小于10m,安全等級為二級的基坑工程。
B. 管樁-復合土釘強支護適用于深度小于10m,安全等級不大于二級的基坑工程
C. 安全等級為一級的基坑工程宜選用排樁-預應力錨桿支護或排樁-內支撐支護形式,支護深度不宜大于10m。
D. 安全等級為一級的基坑工程宜選用排樁-預應力錨桿支護或排樁-內支撐支護形式,支護深度不宜大于12m。
Q34. [多選]樁的吊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正確的是()(多選題)
A管樁在吊運過程中應輕吊輕放,嚴禁碰撞、滾落
B管樁不宜在施工現(xiàn)場多次倒運;
C管樁長度不應大于15m
D采用專用吊鉤鉤住樁兩端內壁進行水平起吊,吊繩與樁夾角應大于45°
Q35. [多選]當混合配筋管樁的非預應力鋼筋與預應力鋼棒數(shù)量小于1:1時,非預應力鋼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多選題)
A. 直徑不應小于20mm且不應小于預應力鋼棒的直徑
B. 直徑不應小于10mm且不應小于預應力鋼棒的直徑;
C. 屈服強度標準值不宜低于400MPa。
D. 屈服強度標準值不宜低于300MPa
Q36. [多選]管樁樁尖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多選題)
A 應根據(jù)地質條件和布樁情況選用樁尖,宜選用開口型
樁尖。
B 腐蝕環(huán)境下的管樁或當樁端位于遇水易軟化的風化巖層時,可根據(jù)穿過的土層性質、打(壓)樁力的大小以及擠土程度選擇平底形、平底十字形或錐形閉口型樁尖。
C樁尖焊縫應連續(xù)飽滿不滲水,且在首節(jié)樁沉樁后立即在樁端灌注高度不小于1.2m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或中粗砂拌制的水泥砂漿進行封底,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20,水泥砂漿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15。
D樁尖宜采用鋼板制作,鋼板應采用Q235C
Q37. [單選]管樁的沉樁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單選題)
A. 第一節(jié)管樁起吊就位插入地面下0.5m~1.0m時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
B. 第一節(jié)管樁起吊就位插入地面下0.5m~1.2m時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
C. 當樁身垂直度偏差超過1.8%時,應找出原因并作糾正處理;沉樁后,嚴禁用移動樁架的方法進行糾偏
D. 當樁身垂直度偏差超過1.2%時,應找出原因并作糾正處理;沉樁后,嚴禁用移動樁架的方法進行糾偏
Q38. [多選]下列對于管樁施工與質量檢驗應符合的規(guī)定說法正確的是()。(單選題)
A. 樁位偏差不應大于100mm,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1/50。
B. 接樁宜采用套箍連接或焊接后再套箍連接的方式。
C. 施工前檢查管樁外觀質量,校對樁位;施工中應檢查焊接質量,垂直度;施工后檢測樁身完整性。
D. 開挖前應對質量檢測存在缺陷的管樁進行設計復核或采用補救措施。
Q39. [多選]關于沉樁施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多選題)
A. 在基坑影響施工范圍內,可以酌情進行邊沉樁邊開挖施工。
B. 在飽和黏性土,粉土地區(qū),應在沉樁全部完成10d后進行開挖
C. 在飽和黏性土,粉土地區(qū),應在沉樁全部完成15d后進行開挖
D. 挖土應均衡分層進行,對流塑狀軟土的基坑開挖,高差不應超過1.0m。
Q40. [多選]全長復打樁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多選題)
A.第一次灌注混凝土應達到自然地面
B.拔管過程中應及時清除粘在管壁和地上的混凝土
C.初打與復打的樁軸線應重合
D.復打施工必須在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
Q41. [多選]修筑井圈護壁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多選題)
A.上下節(jié)護壁的搭接長度不小于30mm
B.每節(jié)護壁均應在當日施工完畢
C.發(fā)現(xiàn)護壁有蜂窩,漏水現(xiàn)象時應及時補強
D.同一水平面上的井圈任意直徑的極差不得大于50mm
Q42. [多選]灌注樁身滲水量過大時,可采?。ǘ噙x題)
A.場地截水
B.降水
C.水下灌注混凝土
D.樁邊抽水
Q43. [多選]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的吊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多選題)
A.出廠前應作出廠檢查,其規(guī)格、批號、制作日期應符合所屬的驗收批號內容
B.在吊運過程中應輕吊輕放,避免劇烈碰撞
C.單節(jié)樁可采用專用吊鉤勾住樁兩端內壁直接進行水平起吊
D. 運至施工現(xiàn)場時應進行檢查驗收,嚴禁使用質量不合格及在吊運過程中產(chǎn)生裂縫的樁
Q44. [多選]鋼筋骨架的主筋接頭配置在同一截面內的數(shù)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多選題)
A.當采用對焊或電弧焊時,對于受拉鋼筋,不得超過 50%;
B.相鄰兩根主筋接頭截面的距離應大于 35dg(主筋直徑),并不應小于 500mm;
C.必須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JGJ 18 和《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guī)程》JGJ 107 的規(guī)定。
D.鋼筋直徑必須大于10mm
Q45. [單選]對于樁頂承擔較大水平力的樁,填芯混凝土深度應按計算確定,且不得小于( )倍樁徑并不得小于( )m(單選題)
A. 6;2
B. 6;3
C. 2;6
D. 3;6
Q46. [多選]錘擊沉樁樁打入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多選題)
A. 樁帽或送樁帽與樁周圍的間隙應為 5~10mm
B. 錘與樁帽、樁帽與樁之間應加設硬木、麻袋、草墊等彈性襯墊
C. 樁錘、樁帽或送樁帽應和樁身在同一中心線上
D. 樁插入時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 0.5%
Q47. [多選]錘擊沉樁打樁順序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多選題)
A. 對于密集樁群,自中間向兩個方向或四周對稱施打
B. 當一側毗鄰建筑物時,由毗鄰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施打
C. 根據(jù)基礎的設計標高,宜先淺后深
D.根據(jù)樁的規(guī)格,宜先大后小,先長后短
Q48. [單選]混合配筋管樁的非預應力鋼筋與預應力鋼棒數(shù)量宜按1:1間隔對稱布置,且非預應力鋼筋屈服強度標準值不宜低于( )MPa(單選題)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Q49. [多選]下列哪些選項符合鋼樁的焊接規(guī)定(多選題)
A.上下節(jié)樁焊接時應校正垂直度,對口的間隙宜為 4~5mm
B.焊接應對稱進行
C.應采用多層焊,鋼管樁各層焊縫的接頭應錯開,焊渣應清除
D.每個接頭焊接完畢,應冷卻 1min 后方可錘擊
Q50. [多選]下列資料哪些屬于基樁驗收所要求的(多選題)
A.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樁基施工圖、圖紙會審紀要、設計變更單及材料代用通知單等
B.經(jīng)審定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及執(zhí)行中的變更單
C.樁位測量放線圖,包括工程樁位線復核簽證單
D.原材料的質量合格和質量鑒定書
E.半成品如預制樁、鋼樁等產(chǎn)品的合格證
F.施工記錄及隱蔽工程驗收文件
Q51. [多選]承臺工程驗收時應包括下列資料(多選題)
A.承臺鋼筋、混凝土的施工與檢查記錄
B.樁頭與承臺的錨筋、邊樁離承臺邊緣距離、承臺鋼筋保護層記錄
C.樁頭與承臺防水構造及施工質量
D.承臺厚度、長度和寬度的量測記錄及外觀情況描述等
Q52. [多選]鋼樁的運輸與堆放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多選題)
A.堆放場地應平整、堅實、排水通暢
B.樁的兩端應有適當保護措施,鋼管樁設保護圈視情況而定
C.搬運時應防止樁體撞擊而造成樁端、樁體損壞或彎曲
D.鋼樁應按規(guī)格、材質分別堆放,堆放層數(shù):Φ900 ㎜的鋼樁,不宜大于 3 層;Φ600 ㎜的鋼 樁,不宜大于 4 層;Φ400 ㎜的鋼樁,不宜大于 5 層; H 型鋼樁不宜大于 6 層。支點設置 應合理,鋼樁的兩側應采用木楔塞住
Q53. [多選]施工組織設計主要應包括(多選題)
A.施工平面圖:標明樁位、編號、施工順序、水電線路和臨時設施的位置
B.確定成孔機械、配套設備及合理施工工藝的資料,泥漿護壁灌注樁必須有泥漿處理措施
C.施工作業(yè)計劃和勞動力組織計劃
D.機械設備、備件、工具、材料供應計劃
E.樁基施工時,對安全、勞動保護、防火、防雨、防臺風、爆破作業(yè)、文物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應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F.保證工程質量、安全生產(chǎn)和季節(jié)性施工的技術措施
Q54. [多選]群樁基礎(不含水平力垂直于單排樁基縱向軸線和力矩較大的情況)的基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應考慮由( )相互作用產(chǎn)生的群樁效應。(多選題)
A. 承臺
B. 樁群
C. 樁尖
D. 土
Q55. [多選]灌注樁施工應具備哪些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質檢報告:( )(多選題)
A. 水泥
B. 砂
C. 石
D. 鋼筋
E. 土
Q56. [多選]灌注樁施工應具備建筑場地和鄰近區(qū)域內的( )等的調查資料。(多選題)
A. 地下管線
B. 地下構筑物
C. 危房
D. 精密儀器車間
Q57. [多選]鉆孔機具及工藝的選擇,應根據(jù)( )條件綜合確定(多選題)
A. 樁型
B. 鉆孔深度
C. 土層情況
D. 泥漿排放及處理
Q58. [多選]打樁順序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多選題)
A. 根據(jù)樁的規(guī)格,宜先大后小,先長后短;
B. 當一側毗鄰建筑物時,由遠離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施打;
C. 對于密集樁群,自中間向兩個方向或四周對稱施打;
D. 根據(jù)基礎的設計標高,宜先淺后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