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你所在的年級(單選題)
Q2. 請問您的性別是?(單選題)
Q3. 您的教育程度?(單選題)
Q4. 考生姓名:(填空題)
Q5. 關(guān)于《魚我所欲也》,下列不正確的一項是( )(單選題)
A. 作者將魚與熊掌進(jìn)行對比,提出了他的主張:當(dāng)二者不能兩全時,應(yīng)舍生取義。
B. 作者運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和道理論證證明自己的觀點。
C. 屈原縱使路途再漫長,也要上下求索,終遭奸臣?xì)еr,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懷著悲憤投入汨羅江。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孟子舍生取義這一主張。
D. 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Q6. 下列對《魚我所欲也》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單選題)
A. 孟子從“魚”與“熊掌”的選擇聯(lián)系到“生”與“義”的選擇,自然通俗。
B. 孟子認(rèn)為,人們可以忍受別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關(guān)乎性命的東西,合乎人性。
C. 孟子通過舉例,告誡那些接受優(yōu)厚俸祿的人也應(yīng)該講求“禮儀”,觀點明確。
D. 孟子告訴人們,在面臨各種各樣的抉擇時,應(yīng)把正義放在首位,發(fā)人深思。
Q7. 通過閱讀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下列各句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單選題)
A. “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自稱。
B. 《戰(zhàn)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 “豈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現(xiàn)代漢語“嗎”的意思。
D. 文中唐雎列舉了平民中三個有志之士的發(fā)怒。
Q8. 通過閱讀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下列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單選題)
A. 在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 秦王最后“長跪而謝之”,從正面表現(xiàn)了唐雎的不畏強(qiáng)暴。
C. 情節(jié)構(gòu)成緊張曲折,波瀾起伏。
D. 人物對話簡潔整齊,繪聲繪色。
Q9. 下列加框詞語古今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單選題)
A.【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
B. 乃記之而【去】 (《小石潭記》)
C. 媵人持【湯】沃灌 (《送東陽馬生序》)
D. 教【然后】知困 (《雖有嘉肴》)
Q10. 下列選項中加框文言虛詞的含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母授【以】《禮記》《周易》《毛詩》(單選題)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陽樓記》)
B.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送東陽馬生序》)
C. 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 (《出師表》)
D.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 (《隆中對》)
Q11. 下面哪一個句子不是倒裝句?( ?)(單選題)
A. 能謗譏于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
B. 今諸生學(xué)于太學(xué)(《送東陽馬生序》)
C. 相與步于中庭(《記承天寺夜游》)
D. 積于今六十歲矣(《捕蛇者說》)
Q12. 對下列句中詞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單選題)
A. 《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中的“異同”偏指“異”的意思。
B. 《桃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中的“遠(yuǎn)近”偏指“遠(yuǎn)”的意思。
C. 《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中的“往來”偏指“來”的意思。
D. 《送東陽馬生序》“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中的“屈伸”偏指“伸”的意思。
Q13. 通過閱讀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單選題)
A. 這是一篇贈序,作者以自己艱苦求學(xué)的切身經(jīng)歷,來勉勵馬生勤奮學(xué)習(xí)。
B. 文段先敘無書之苦,繼而寫借書之難,最后極言求師之艱。
C. “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這個細(xì)節(jié)僅突出天氣的寒冷。
D. “立侍左右”“俯身傾耳”中的“立侍”“俯”“傾”等詞語生動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虔誠和恭敬的求師態(tài)度。
Q14. 閱讀《送東陽馬生序》,下列選項中各有兩組詞語,每組詞語中加框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單選題)
A.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狐【假】虎威 先達(dá)德隆【望】尊/【望】洋興嘆
B.【計】日以還/錦囊妙【計】 【益】慕圣賢之道/開卷有【益】
C.【嘗】趨百里外/臥薪【嘗】膽 援疑【質(zhì)】理/蕙【質(zhì)】蘭心
D. 未嘗稍降辭【色】/聲【色】俱厲 同舍生皆【被】綺繡/【被】甲執(zhí)兵